顶层设计应对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成效显现
发布时间:2018-03-14 浏览量:2077 文章来源:
顶层设计应对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成效显现
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
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,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突破了4000万,老龄化及相伴而生的失能人员的照料和护理问题,成为事关国家发展、百姓福祉的重要课题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应对老龄化趋势的重要顶层设计,在2016年6月启动试点后,迅速成为政府、学界和企业关注的民生焦点。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致辞中表示,试点城市应该尽快总结经验,尽快拿出统一的实施方案,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的建制进程。
人社部医保司樊卫东处长在论坛上透露,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启动试点以来,覆盖城市人口超过4800万,形成了单位、个人、财政、社会和医保责任共担的筹资格局,基金人均支付达到了5997.47元,为广大失能老人增添了安全感和获得感。与此同时,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还发挥了良好的外部效应,吸引投资72亿元,新增养老机构284家、培训机构44家,直接拉动就业2万人。
调动商业保险参与长期护理积极性
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全面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应对老年失能风险的制度安排,也应该具有分层性和多样性。对此,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表示,目前中国长期护理包括养老保障缺口巨大,需要发挥各方面力量,特别是商业保险机构的力量参与。据了解,首批试点的大部分城市均不同程度的引入商业保险机构,现代化、智能化的管理手段,也让试点工作具备了新理念、新思维。
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指出,作为新时期大民生工程核心骨干企业,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是泰康回馈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契机。泰康将整合集团医养康护各方面资源,支持试点工作落地,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深度参与者。目前泰康已承办江西上饶、新疆石河子、四川成都、湖北荆门、黑龙江齐齐哈尔、浙江嘉兴等8地的长期护理保险,覆盖400万参保人口,协议管理170余家照护机构,培训居家照护人员千余人。
牵住长期护理保险的“牛鼻子”
失能标准体系建设和照护服务提供并非单纯的技术工程,也不可简单的借鉴国际经验,需要在科学化和运行操作的社会化两个层面下功夫。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认为,顺利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,需要解决好“失能评估标准”和“照护服务提供”两个“牛鼻子”问题。
论坛上,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副教授谢红在论坛上介绍了《失能与失能评估标准研究》课题的进展情况。该课题2016年底由泰康和社会保障学会合作启动,基于ICF框架,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失能评估标准、照护分级标准及照护保险支付标准。谢红副教授表示,希望该项研究能为国家制定相应保险制度提供依据。
在提升照护服务的实践中,泰康亦作出了前瞻性的探索。泰康目前已在全国12个城市布局医养社区,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医养服务管理经验,结合中国市场特点,形成了包括服务标准、人才培养和质量控制三维度并存的照护服务管理体系。李艳华表示,未来泰康将通过实施“溢彩公益计划”,将护理服务的经验和成果共享给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,帮助培训更多专业护理人才,为中国长护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。
发挥泰康优势支持长护险开展
泰康作为保险业促进社会医养服务产业发展的标杆性企业,不仅可以为长期护理保险的摸底调研、筹资测算、实施方案、运行分析等各环节提供全流程制度建设服务,还可依托遍布全国的4000余家机构网点,为试点提供专业化的属地经办保障。
此外,为支持各地长期护理保险顺利开展,泰康独家开发了符合政府管理需求,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护理保险系统群。该系统群是集参保、待遇申请、失能评定、护理服务提供、服务评价、费用结算于一体的全流程解决方案。突出保险经办管理、需求评估管理、护理服务管理、智能健康管理、服务监控、大数据决策六大核心功能,实现了线上全流程、闭环管理。目前,信息系统已在新疆石河子、江西上饶、湖北荆门、黑龙江齐齐哈尔上线,连接养康护机构100多家。
未来,泰泰康将坚定实施大健康战略,从标准建设、服务体系搭建、补充产品开发、系统优化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推进试点服务工作,同时创新开发多层次的商业保险及老年金融产品,让更多的老人安享快乐、幸福的晚年。